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创新从0到1再到N有路径!看松山湖创业“魔法师”如何让机器人产业从校园飞向全球

来源:广州叉车 发布时间:2020-04-02 点击次数:

   

     广东省第一所机器人学院、省级第一个示范创业孵化基地、四个核心组成部分的研发突破了德日技术封锁,孵化了80多个创业实体,总产值超过19亿元,投资企业20多家,帮助企业获得3.45亿社会投资。短短三年时间里,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世界著名机器人权威李泽祥在松山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创业项目来了,就像魔术一样,让一群年轻的学生从校园走向世界。

     #8203;

     9月6日,在松山湖大学一侧,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工业项目正式启动,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黄绍文当天出席了活动。这意味着,由李泽祥领导的世界级机器人工业园将在两年内建成,可容纳多达100个创业团队孵化。

     “三年多前,松山湖诞生了一家集工业、大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新的研发机构。三年后,基地从0到1到,孵化了很多优秀的队伍,现在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松山湖管理委员会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将为年轻人创造一个更适合、更好、更有功能的有创意的公园。李泽祥说,随着工业园区的建成,相信在几年内,一批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品和国际知名的技术公司将从这里诞生到全国和世界。

     从0到1到的创新

     三年前,李泽祥带着第一批创业青年中的五人来到松山湖,他甚至可能没想到,三年后,他们中的四人已成为初创企业,拥有至少三四十名员工和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

     2014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祥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前技术学院院长高秉强和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杰共同创办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工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基地由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广东香港机器人研究所和国际学校三部分组成。2014年11月,位于第一总部的基地临时场地投入使用;2015年,市政府加大了对该基地下研究所建设的支持力度,广东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双脚行走”,以发展该市的机器人产业。2016年,该基地通过招标获得了98亩研发用地,并计划投资4.74亿元,建设约113000平方米的研发孵化基地。

     “基地最大的亮点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研发和创业人才为主线,孵化一批新的后备军队企业,实现从0到1再到的创新”,据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负责人介绍,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该基地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机器人创新和创业孵化之路。据统计,基地内有80多个孵化器(引进了53家创业企业和32家创业团队,其中许多是学术性学校的年轻企业家):培养了大量小型但至关重要的高科技企业,如以水机器人为核心的1亿移动技术、清扫机器人的云鲸智能、超声波传感器的优越和超精密等。机器人学院第三班招生人数已达230人,首批80多名大三学生已进驻基地学习两年。该基地/研究所在22个企业/团队项目中投资近1亿元,使著名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数亿元。在对该市新的研发机构的评估中,连续两年的建设周期是“优秀”的。
 

文章热词:创新,从,到,再到,有,路径,看,松山湖,创业,“,: